晶格孔隙率量化
對晶格結構打印態和熱等靜壓態(HIP)分別進行X 射線斷層掃描,并提出了晶格體積分數、空隙率和孔隙率的概念。晶格體積是指晶格內材料的體積,空隙體積是掃描晶格內空隙的體積。空隙體積比是由總晶格體積歸一化的空隙總體積。計算空隙體積比,以量化孔隙率占總晶格體積的百分比。可以觀察到,熱等靜壓在降低晶格結構的孔隙率方面是有效的,4mm晶胞尺寸對HIP的響應更大,空隙體積比降低了40%,而2mm晶胞尺寸樣品的空隙體積比僅降低了22%。還觀察到基于樣品的晶胞尺寸的孔隙率變化。具有4mm晶胞的HIP樣品的孔隙率降低了57%,2mm晶胞尺寸的樣品的孔隙率減少了44%。
這意味著,孔隙率受晶胞尺寸和熱處理的影響,2mm晶胞尺寸的樣品不易形成孔隙。對比經過熱等靜壓處理的樣品,發現熱處理可降低孔隙率,而且4mm單元晶格比2mm單元晶格對熱等靜壓熱處理更敏感。
變形機制
剪切帶已被認為是結晶金屬適應塑性的局部變形機制之一。位錯的集體運動或機械孿生經常導致顯微剪切帶發生。剪切帶也可以在結構層面表現出來。據報道,結構剪切帶出現在金屬泡沫和晶格結構中。晶格結構中結構剪切帶的出現是通常與負載下降同時發生,從而導致能量吸收能力的損失。更好地了解觸發結構剪切帶形成的潛在微觀和宏觀機制,可能會獲得控制它們的必要知識。
3D打印GRCop-84銅合金晶格結構的變形和坍塌機制取決于熱處理和晶格的晶胞尺寸。在GRCop-84銅合金晶格結構的壓縮測試中觀察到兩種主要的變形機制。第一種機制是剪切帶形成,導致結構中的晶胞以45度角塌陷;第二種機制是逐層塌陷直至致密化。在未接受熱等靜壓的4mm晶胞樣品中,剪切帶形成導致的失效成為主要變形機制。
準靜態和動態壓縮測試結果表明,變形趨勢與相對密度無關。無論拓撲結構和晶胞大小如何,打印態樣品在屈服后突然負載下降與結構剪切帶形成或局部不穩定導致層突然坍塌一致。具有4mm晶胞的GRCop-84結構在經熱等靜壓后可以在屈服開始時去除剪切帶。由2mm晶胞制成的熱等靜壓態結構增加了流動應力,并消除了準靜態測試期間的突然負載下降。在動態加載過程中,熱等靜壓帶來的微觀結構變化并未顯著改善相同拓撲結構樣品之間的流動應力。
熱等靜壓過程所帶來的孔隙率降低是將主要坍塌機制從剪切帶變為逐層坍塌的主要因素。準靜態和動態測試結果表明熱等靜壓能夠改變晶格結構的機械響應,其通過降低孔隙率和釋放樣品內的殘余應力來改變微觀結構。由于殘余應力的存在,打印態樣品表現出更高的屈服點,在10%應變下強度急劇下降,一直持續到晶格結構完全致密化。
END
具有晶格結構的GRCop-84可制造具有更高換熱效率的器件,這是由于GRCop-84的高導熱性和表面積增加所致,晶格結構的可控固有空間和表面積使它們非常適合熱交換器等熱應用。除此之外,在如今結構、功能一體化設計的趨勢下,研究高功能下的結構性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首次看到了采用3D打印制造的GRCop銅合金晶格結構。